開始牙齒矯正的旅程,總是充滿期待,也伴隨不少新名詞與陌生的器材。其中,「矯正骨釘」常常讓人一頭霧水——這是什麼?聽起來好可怕,一定要裝嗎?
在現代牙齒矯正療程中,除了傳統牙套與隱形矯正器以外,矯正骨釘也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。本文將會用簡單的方式,帶您認識什麼是矯正骨釘、它在牙齒矯正中扮演什麼角色,以及植入過程方式與常見疑慮。
什麼是矯正骨釘?
在傳統矯正中,牙齒移動主要是透過黏在牙齒上的矯正器,並藉由金屬線施加壓力拉扯,讓牙齒移動到適當的位置。但這樣的方式有時候會出現互相牽動導致拉力不足、牙齒位移幅度不夠,或是無法精準控制牙齒矯正方向的問題。
而矯正骨釘的出現,解決了這個困擾。它像是額外安裝了一個「超穩定的釘子」在骨頭裡,醫師就能藉由它提供精準而強大的矯正力量,讓牙齒往該去的地方移動,而不是互相拉扯走偏方向。
它長什麼樣子?
骨釘非常小形狀類似小螺絲,一般常見尺寸大約只有長度6~12毫米、粗細1.5~2毫米左右。材質通常為生物相容性高的鈦合金或醫療等級不鏽鋼,不會與骨頭融合,也不會對身體產生排斥。
矯正骨釘的用途與優點
在某些牙齒排列問題中,僅靠牙齒間金屬線互相施力並無法達成理想目標。這時候矯正骨釘就能派上用場。其主要用途包括:
- 壓低過高的前牙或後牙(如深咬、開咬矯正)
- 往後拉動臼齒(遠心移動),避免拔牙
- 輔助隱形矯正器施力,縮短療程時間
- 在牙齒缺損區缺乏支點時提供穩定施力
使用矯正骨釘的最大優點,是能提升矯正控制力與準確度以加速療程進度,甚至避免拔牙或手術的需要。對於某些複雜矯正需求,它是不可取代的輔助工具。
矯正骨釘怎麼裝?植入過程會痛嗎?一次告訴你
許多人聽到「骨釘」會以為是侵入性很高的療程,但實際上,矯正骨釘的植入是一種微創、快速且幾乎無痛的處置,過程如下:
- 評估與規劃:矯正醫師會利用X光或3D電腦斷層影像評估骨質與位置,確保骨釘穩定性與安全性。
- 局部麻醉:只需在牙齦表面進行局部麻醉,無需全身麻醉。
- 骨釘植入:使用特殊器械將骨釘旋入牙槽骨中,過程約10分鐘內即可完成。
- 當天可進食,次日可施力:大多數患者可當天回復正常生活,術後幾天內便可開始施加矯正力。
矯正骨釘常見問題Q&A|你想知道的這裡都有
Q1:矯正骨釘會痛嗎?需要開刀嗎?
A:骨釘植入是微創手術,通常只需表面麻醉或局部麻醉,大部分患者僅感受到輕微壓力或短暫酸脹感,過程快速(約5–10分鐘),不會有明顯疼痛。術後可能有些微不適,但多數隔天就恢復正常。
Q2:矯正骨釘可以用多久?需要取出嗎?
A:骨釘是暫時性的,在達到所需的牙齒移動、結束功能後醫師會安排拆除,通常使用時間約6個月~1.5年不等。拆除過程簡單且通常不需再麻醉,不需縫合。
Q3:矯正骨釘會掉嗎?
A:骨釘偶爾可能因骨質條件或清潔不當而鬆脫,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。如有鬆動情況,請保存好掉落的骨釘,並盡早回診告知矯正醫師,讓矯正醫師評估是否需重新植入。
Q4:骨釘會留疤嗎?
A:由於傷口極小,移除後軟組織就會初步癒合,骨頭約2~3個月就會長回來。術後不太會留下明顯疤痕,多數患者皮膚與牙齦外觀看不出痕跡。
Q5:每位矯正者都一定要打矯正骨釘嗎?
A:不一定,需由專業矯正醫師根據病患的個人條件進行評估。骨質狀況、牙齒排列與整體矯正計畫都會影響是否需要打骨釘。
矯正骨釘的風險與注意事項
雖然矯正骨釘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技術,但仍需注意以下事項:
- 鬆動風險:若清潔不當、骨質密度不足,可能導致骨釘鬆脫。
- 局部感染:需每日確實刷牙與使用抗菌漱口水,使用棉花棒清潔骨釘以預防感染。
- 不適用族群:如患有嚴重糖尿病、骨質疏鬆症或凝血功能異常者,應先與矯正醫師討論評估。
- 局部疼痛、腫脹:植入後 1–3 天可能有輕微酸痛或腫脹,一般會自行緩解。若清潔不確實,也可能導致發炎、牙肉腫脹將骨釘包覆起來。
術後需依照矯正醫師指示照護,包括清潔口腔與避免咬硬物,以確保骨釘穩定並達到最佳矯正效果。
💡想讓骨釘壽命更長、矯正效果更好嗎?請看《矯正骨釘照護全攻略|安裝後必學的照護與預防發炎技巧》教你正確保養骨釘
矯正骨釘是牙齒矯正的關鍵推手
矯正骨釘是一種能提升矯正效率、降低拔牙可能的方式,當矯正醫師建議您施作矯正骨釘無疑是值得考慮的選項。透過簡單微創的植入,就能為整個矯正療程帶來顯著差異。若您正在考慮牙齒矯正,歡迎與我們的專業醫師深入討論,找出最適合您牙齒狀況的矯正方案。
許家樺 醫師
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專科醫師
衛福部部定齒顎矯正專科醫師
隱適美Invisalign®隱形矯正認證醫師
臺大醫院齒顎矯正專科訓練
臺灣大學齒顎矯正碩士
臺灣大學牙醫學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