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是不是也有這些刷牙小困擾?每天刷牙結果還是常常蛀牙,稍微再用力一點就牙齦出血—— 如果遇到這些情況,問題不在您刷不夠,而是在「方法不對」。
刷牙不是用力刷越久越好,重點在技巧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個世界認定最有效的刷牙方式——貝氏刷牙法(Bass Technique),讓您輕鬆刷得乾淨,天天刷出健康好牙!
什麼是貝氏刷牙法?深入牙齦溝的正確刷牙方法
平常我們在刷牙的時候,很容易只清潔牙齒表面而忽略了齒縫以及牙齦溝。牙齦溝是位於牙齒與牙齦的交界的細縫,他是一條細微的凹槽區域,平常不容易注意但卻是牙菌斑堆積的高風險地帶。如果未能及時清潔,易導致牙菌斑會堆積成牙結石,進一步引發牙齦發炎甚至牙齦萎縮。
而貝氏刷牙法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出現的,由美國牙醫師 Charles C. Bass 發明,是針對牙齦溝清潔所設計的刷牙技術。透過正確角度與輕柔細緻的動作,有效深入牙齦溝,幫助去除牙菌斑,降低牙周病風險。因此也成為了眾多牙醫師推薦、目前公認最有效的刷牙方式。
貝氏刷牙法正確方式:321刷牙口訣完整解析
1. 比讚拿法:正確握牙刷技巧
拿牙刷時,可以做出「比讚」的手勢,大拇指在上方,其他四指自然地握住刷柄,呈現輕鬆握持狀態。這種拿法可以幫助您:
- 精確控制手腕小幅度動作
- 避免用力過猛,減少刷牙時的壓力傷害
- 讓刷毛可以穩定、輕柔地進行細緻小範圍水平震動
💡刷牙時不需要手臂大幅度前後移動,只需讓手腕輕輕帶動牙刷做短距離的來回微震就好囉!
2. 45度角:深入牙齦溝清潔牙菌斑
牙刷以45度角輕輕靠在牙齦與牙齒交界處,並確保刷毛尖端微微插入牙齦溝內。這樣能讓刷毛深入清潔牙菌斑堆積區,有效預防牙周病。但要注意刷毛尖端「剛好碰到」牙齦就好,不需要用力壓進去。
3. 口訣321:全面清潔牙齒三面、分區刷牙技巧
掌握了牙刷的使用方式,接下來就是要學會怎麼刷。其實很簡單,只要知道以下這個簡單的口訣:
- 3面都要刷:頰側(外側)、舌側(內側)、咬合面都要刷,這樣才能真正將牙齒清潔乾淨!尤其是下排牙齒內側,因為空間狹窄的問題時常被忽略,這時可以垂直握住牙刷,利用刷毛尖端來清潔。
- 2顆一起刷:每次以短距離水平來回刷2顆牙齒,依序慢慢刷完整口牙。每次完整刷牙至少只需要3~5分鐘,為了確保每顆牙都被充分清潔,可以將口腔分為上下左右四個區域,並依自己習慣的順序依序清潔,既不會一次刷太多顆而忽視細節,也不用擔心區域的遺漏。
- 10下輕刷:每區來回輕刷10下,使用短距離輕柔震動,千萬不要太過用力,不然可能會傷害到牙齒及牙齦喔!
是不是很簡單啊,今天飯後就來試試吧!
常見刷牙迷思破解
❌ 刷滿3~5分鐘牙齒就會乾淨了?很多人都把「刷牙時間」和「牙齒乾淨程度」畫上等號。事實上,時間只是其中一個參考,關鍵還是在於「技巧」。即使刷滿5分鐘,若刷牙角度、拿法或震動方式不正確,不僅牙菌斑仍然可能殘留在牙齦溝、牙縫或死角,還可能因為過度用力而傷害牙齒。所以為了您的牙齒健康,快把貝氏刷牙法學起來!
❌ 用力刷比較乾淨?
錯!刷太大力反而傷害牙齦與造成琺瑯質受損。輕柔震動、慢慢刷才有效。
❌ 電動牙刷就不用管角度?
即使使用電動牙刷,仍需掌握刷毛角度與輕放牙齦溝邊緣的技巧,以提升清潔效果。
❌ 刷牙刷得好就不用洗牙了?
不對喔,儘管您掌握了正確的清潔方式,例如貝氏刷牙法,洗牙還是非常必要的!口腔中有許多死角很難徹底清潔,讓牙菌斑堆積形成牙結石。此時您刷牙刷得再努力也無法將其去除,只能求助洗牙。除此之外,洗牙也能讓牙醫師同步檢查牙齒、牙齦與口腔整體健康狀況,及早發現潛在問題,避免小問題變成大困擾。
💡想了解更多洗牙小知識,請看《洗牙大解密:守護口腔健康的必備指南》
貝氏刷牙法小提醒
最後,再給大家一些實用小叮嚀,幫助你更好地掌握貝氏刷牙法:
- 慢慢來,不急於求成:貝氏刷牙法講求細緻的操作,剛開始可能需要多些耐心練習,但只要熟悉後,會發現自己的口腔健康有明顯提升。
- 搭配日常護理:除了刷牙,每日使用牙線和漱口水,可以進一步清除口腔中的殘留細菌。
- 定期回診檢查:不論刷牙多麼仔細,仍然建議每半年到牙醫診所做一次口腔檢查與專業清潔,牙醫師可以發現並處理早期的問題。
- 適合全年齡使用:貝氏刷牙法適合各個年齡層的人群,不論是孩子、成年人還是長者,這種方式都能有效呵護牙齒與牙齦健康。
學會貝氏刷牙法,讓您每天刷牙不再只是例行公事,而是真正保護牙齒與牙齦的健康投資!如果不確定自己的刷牙方式是否正確,歡迎至N+恩牙醫聯盟諮詢,讓專業陪您一起刷出健康好牙!
楊祖敏 醫師
臺灣大學牙醫學士
前臺大醫院牙科部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