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齒是口腔內最後萌出的臼齒,因為位置偏後且清潔難度高,經常成為口腔健康的隱患。
究竟該不該拔智齒?拔牙的過程是怎樣?術後該如何護理?本篇文章將以簡單易懂的方式,帶你全面解析拔智齒的術前、術後重點,幫助你從容應對智齒的疑難雜症。
什麼是智齒?為什麼需要拔除?
智齒又稱第三大臼齒,是位於口腔內最裡側的牙齒,通常在 17 到 25 歲之間冒出。由於位於牙列最深處,因此智齒常成為口腔健康的隱患。智齒若生長空間不足,可能會對鄰近牙齒造成擠壓,導致牙齒排列不整齊或牙齒錯位,影響你的咬合能力。由於清潔困難,細菌也更容易堆積在智齒周圍,進而引發蛀牙或牙周病。另外,智齒萌發時牙齦常會發炎,甚至出現膿腫,讓人吃不下、睡不好,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。
智齒一定要拔除嗎?
不是每一顆智齒都非拔不可,但有以下情況建議盡早處理,避免之後出現更嚴重的問題。例如:
- 阻生智齒:
像「躺著長」或「歪著長」的智齒,會損壞旁邊的牙齒(尤其第二大臼齒),還可能導致嚴重感染。
- 清潔死角:
如果智齒周圍無法徹底刷乾淨,就像房間裡的「灰塵死角」,細菌越積越多,容易引起發炎或蛀牙。
- 牙齦反覆發炎:
如果智齒周圍的牙肉經常紅腫、流血,甚至腫到張不開嘴,要請專業牙醫處理。
- 影響牙齒排列:
如果智齒擠壓前面的牙齒,可能讓原本整齊的牙齒變得歪斜,甚至需要做矯正。
- 引發口臭或不適:
細菌堆積會讓口腔環境變差,還可能讓咀嚼時感到不舒服。
智齒拔除的過程
1. 術前評估
拔智齒前,牙醫師會先幫您拍 X 光,檢查智齒的位置和生長方向,判斷是否需要拔除。如果智齒靠近神經或鼻竇,也需要特別處理以避免手術風險。
2. 拔牙手術
拔牙時會先進行局部麻醉,接著根據智齒的位置和情況,牙醫可能需要切開牙齦,或將智齒分成幾塊慢慢取出。拔牙後,牙醫會縫合傷口,並放入紗布幫助止血。
3. 術後注意事項
- 術後咬緊紗布能幫助止血,避免頻繁吐口水。
- 醫師會開立止痛藥,通常建議「會痛再吃」,是最方便也最直接能減輕智齒疼痛的方法。
- 前 48 小時內冰敷可以減輕腫脹,之後可使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,每小時冰敷20分鐘,一天最多不超過7次。
- 避免用力漱口及吸管飲水,以防血塊脫落,進而引發乾性齒槽炎而造成劇烈疼痛。
拔智齒後的術後照顧重點
飲食上有哪些建議?
- 選擇軟性食材:例如稀飯或其他不需要太多咀嚼的食物,減少對傷口的刺激。
- 避免刺激性食物:例如口味過重、過燙或其他較硬的食物。
- 禁用吸管與避免抽菸:吸力及抽菸會影響血塊穩定性與影響傷口癒合效果。
如何清潔口腔?
拔牙後的24小時內避免刷牙刺激拔牙位置,可輕柔清潔其他牙齒,並使用漱口水防止感染。
術後回診
術後如果產生這些問題,建議盡速回診
- 傷口腫脹、劇痛或膿液滲出。
- 抽搐樣疼痛,可能為乾性齒槽炎。
- 出現鼻腔異常,如流血或鼻竇感染。
無論智齒是否引發問題,定期檢查是維持口腔健康的重要關鍵。如果智齒對鄰牙或口腔健康造成威脅,及早拔除能避免未來更多問題的發生。建議諮詢專業牙醫師,透過完整的檢查與建議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處理方式,確保口腔健康,笑容自信無憂!
鄭哲偉 醫師
臺灣大學牙醫系學士
臺大醫院牙科部醫師
臺大口腔外科訓練醫師
TCOI臺北市牙科植體學會醫師
公館哲恩美學牙醫院長
永和維恩牙醫專任手術醫師
中和秀恩美學牙醫專任手術醫師
永和加恩美學牙醫專任手術醫師
中和詠恩美學牙醫專任手術醫師
N+恩牙醫聯盟總院長兼執行長
健康盟股份有限公司臨床醫學顧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