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現代人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,人們越來越關注牙齒的健康。然而,許多人對於「洗牙」這種普及的口腔保健方式仍存在許多疑問和誤解。本文將全面解答有關洗牙的常見問題,幫助您更加了解其重要性與相關知識。
我每天都有刷牙,為什麼還需要定期洗牙?
您知道嗎?即使您每天刷牙兩次,也很難清除掉牙縫深處的小殘渣。在我們的口腔中有許多不易清潔到的地方,是您不管刷的再認真都無法清潔的死角。那就是在牙齦與牙根之間的「齦溝」,這個小溝槽大約才0.5~2mm,卻容易堆積牙菌斑與食物殘渣,久了以後便形成「牙結石」,這時就僅能用「洗牙」的方式清潔。
牙結石是什麼?為什麼一定要清除?
牙菌斑是附著於牙齒表面的黏性物質,若未及時清除,長時間堆積後會礦化形成「牙結石」。牙結石一旦產生,就無法通過日常刷牙或牙線清除,必須透過洗牙才能去除。
最麻煩的是,牙結石的形成過程中還會吸附更多細菌,刺激牙齦,進而引發炎症,容易導致口臭、牙齦發炎、牙周病等口腔問題。
洗牙是怎麼進行的?
「洗牙」其實就像給牙齒做個大掃除。牙醫師會使用特殊器械,透過超音波震動,將附著在牙齒上的牙結石進行震碎的一種清潔方式,幫助您的牙齒保持健康、乾淨,遠離牙齦發炎和牙周病的困擾!
多久要洗一次牙呢?洗牙的最佳頻率
建議每半年定期洗牙,至少一年一次。洗牙不僅可以清潔齦溝中的細菌,更是順便幫口腔做一次健康檢查。像是牙周病這種隱形殺手,初期症狀不易察覺,等到牙齒鬆動、牙齦流血時,可能已經發展得十分嚴重了。但別擔心!可藉由半年的定期洗牙來檢查口腔狀況並及早處理,讓您的牙齒保持最佳狀態!
💡如果牙結石堆積較多或已有牙周病跡象,牙醫師可能會建議更頻繁的回診計畫。總之,如果您已經半年沒洗牙了,就馬上來預約吧!
洗牙之後需要注意什麼?
洗牙只是口腔保健的其中一步,想要保有健健康康的牙齒,還是要從平常累積喔!
- 保持口腔衛生:
- 每天至少於早上、睡前各進行1次刷牙,並使用牙線或牙間刷等工具清潔齒縫。
💡洗牙和刷牙從來不是二選一的關係!兩者都要兼顧才能有健康的牙齒!
- 避免不良習慣:
- 減少抽菸、嚼檳榔等行為。
- 應對敏感:
- 洗牙後短暫敏感與輕微出血屬正常現象,3~4天後應改善。
- 洗牙後幾個小時內,牙齦可能暫時對冷熱刺激較為敏感,建議先避免食用過冷、過熱或刺激性的食物。
💡如果持續不舒服,建議尋求牙醫師幫助喔!
洗牙Q&A!破解常見迷思
Q.洗牙是不是會傷牙齒?不然為什麼每次洗都會痠軟敏感或疼痛流血呢?
不用擔心!牙齒的琺瑯質硬度有骨頭的3~4倍,遠高於洗牙器械的振動強度,因此正常洗牙絕對不會對牙齒造成任何損傷,也不會讓牙齒變薄喔!
健康的牙齒洗牙是不會疼痛、流血的。而當洗牙時出現痠軟或流血的狀況時,這是代表牙結石過多、牙齦正在發炎、或有牙周問題了。會出血是因為牙結石上的細菌造成牙齦發炎、腫脹導致。當牙結石清除乾淨、牙齦逐漸消腫後,這些流血的狀況便會慢慢改善,不如說不定期洗牙才是真正的傷害牙齒呢!
Q.洗牙會害牙縫變大或牙齒鬆動嗎?
這也是很常見的誤解喔!讓我們來分別看看是什麼原因吧:
牙縫變大?
牙縫原本就存在,洗牙只是把原本堆積在牙縫的牙結石進行去除。所以當牙結石洗掉後才會有牙縫變大的錯覺,並不會造成牙縫變大。
牙齒搖晃?
如果您有牙周病或牙結石堆積嚴重,洗牙後容易有牙齒在搖晃的感覺。這是因為牙結石長期卡在牙齒和牙齦之間,暫時固定住牙齒,看似穩固,但實際上牙齒的根部(齒槽骨)可能已經被細菌侵蝕,讓牙齒逐漸變得鬆動,最終導致掉牙。
所以必須在還能挽回時趕快清除牙結石,以針對搖晃的牙齒進行牙周病治療。及早清理,才能避免牙齒進一步受損!
Q.洗牙是否具有牙齒美白效果?
洗牙主要功能是清除牙結石,並不具有美白牙齒的效果,茶垢、菸垢等造成的變色是無法去除的。
💡如有牙齒美白需求,可以選擇:噴砂美白、居家美白、冷光美白或美白貼片等,以上的美白療程,並先與醫師進行專業評估喔。
口腔健康,從定期洗牙開始!
牙周病是由於牙菌斑及牙結石長期堆積,造成牙齦發炎甚至破壞牙周組織所引發的疾病。透過定期洗牙,我們不僅能保持口腔健康,還是預防牙周病的關鍵。因為有定期清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及牙結石,能有效降低細菌感染的風險,防止牙齦和牙周組織的進一步損害。因此,定期洗牙對於預防及控制牙周病非常有效。
希望以上的介紹能讓大家更了解洗牙的重要性,並打消對洗牙的疑慮,積極配合牙醫師的建議。保持口腔健康,從定期洗牙開始,現在就預約洗牙,開始您的口腔健康之旅吧!
吳芮嫻 醫師
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士
前萬芳醫院牙科部醫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