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對「補骨」這個詞感到陌生、甚至有些害怕。其實,補骨手術是為了幫助我們的齒槽骨(牙床)更穩定和健康的一項重要治療。
這次我們將帶您了解什麼是補骨手術、為什麼需要補骨、補骨的手術流程,以及術後護理等注意事項。
什麼是補骨手術?
補骨手術是一種牙科治療技術,專門用來修復或增加齒槽骨(牙床)的骨量、增強骨質的強度。當齒槽骨因缺牙、牙周病或外傷等原因導致骨量減少的情況下,補骨手術能幫助骨頭再生,為植牙或其他牙科治療提供足夠的基礎。
什麼情況下需要補骨?
補骨手術通常是為了修復齒槽骨(牙床)骨量不足的問題。當骨量無法提供穩定支撐時,牙醫師會建議進行補骨,以確保後續治療的成功。以下是幾種常見需要補骨的情況:
- 植牙前發現骨量不足
植牙需要齒槽骨足夠的高度與厚度來支撐植體。當患者因缺牙導致骨量流失,或天生骨質較薄時,則無法提供足夠的穩定性。為了確保植入的人工牙根(植體)有足夠的骨量支撐,就如同建築的地基一樣。補骨手術能增加骨量,使植體更加穩固和耐用,降低植牙失敗的風險。
- 牙周病造成的骨流失
牙周病會導致牙齦和齒槽骨的逐漸流失,讓牙齒變得鬆動甚至脫落。補骨手術能修復因牙周病受損的齒槽骨,幫助恢復牙床穩定性,維持口腔健康,並避免進一步惡化。
- 外傷導致骨缺損
意外事故如車禍、摔倒或撞擊,可能造成齒槽骨的損傷或部分缺失。這種情況下,補骨手術可以修復受損的骨頭,恢復牙床的完整性。
- 先天性骨質不足或結構異常
有些患者可能因為先天因素,齒槽骨結構較薄或骨量不足,無法支撐牙齒或人工植體。補骨手術可以改善這些結構問題,讓口腔功能恢復正常。
- 多年缺牙導致骨萎縮
當牙齒缺失多年,齒槽骨可能因失去刺激而逐漸萎縮,變得稀薄,而連帶影響後續植牙的條件。補骨手術能重新恢復骨量,讓患者能順利接受植牙治療。
補骨手術的步驟說明
- 檢查與評估
根據檢查結果,牙醫師會為你訂定治療計畫,包括以下幾項內容:
- 影像檢查:牙醫師會利用X光片與CT掃描來確定骨缺損的程度和範圍。
- 治療計畫:根據檢查結果,依嚴重程度,牙醫師會擬定詳細的治療計畫,並選擇適合的骨粉材料(如人工骨粉或自體骨)。
- 進行手術過程
- 局部麻醉:手術會在局部麻醉下進行,確保患者在過程中不會感到疼痛。
- 切開牙齦:牙醫師會在骨缺損部位打開小切口,翻瓣露出齒槽骨。
- 填充骨粉:將人工骨粉填入骨缺損部位,這些骨粉會隨著時間與原有骨頭結合,促進骨再生。
- 覆蓋再生膜:使用特殊再生膜覆蓋骨粉,強化新骨形的生長。
- 縫合與癒合
縫合的傷口約1-2週可以拆線,齒槽骨的生長通常需要3-6個月。在此期間,骨粉會逐漸促進骨細胞生長,形成穩固的骨結構。。
補骨手術後的護理事項
補骨手術完成後,傷口通常會有疼痛、腫脹,偶爾有瘀青等狀況,這狀況通常在術後三至五天最明顯,一週左右會逐漸消退。
為了確保手術部位的順利復原,患者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冰敷與熱敷:術後48小時內可用冰敷來消腫,每冰敷20分鐘、休息20分鐘為一循環來緩解腫脹。術後2天可改為溫熱敷。
- 保持口腔照顧:在傷口未拆線前,先不要以手術區域咀嚼。也不要使用吸管,以避免口內產生的負壓讓傷口再出血。傷口癒合期間也應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,必要時可使用無酒精漱口水輕漱,且勿拉扯、搓揉傷口。
- 避免刺激性食物:避免食用過堅硬,辣、燙等刺激性食物,以免影響手術部位的癒合。
- 禁止抽菸:抽菸會影響造骨細胞的活性和傷口的癒合,進而造成補骨手術的失敗。
- 遵從醫囑:一定要按照牙醫師師的建議和指示,按時服用藥物,並定期回診追蹤傷口狀況。
補骨跟植牙可以同時進行嗎?
補骨與植牙可否同一次療程進行,需要醫師評估來決定,並非每位病患都可執行。骨頭缺損量不多的狀況,通常可同時補骨與植牙。但若缺損的骨量較多,則建議先做補骨手術,等待3~6個月骨頭生長完成後再進行植牙。
補骨手術能有效修復和增加齒槽骨的骨量,為後續的植牙和其他治療提供堅實的基礎。如還有任何相關的疑問,歡迎來電預約諮詢,讓專業醫療團隊提供最適合的療程給您。
粘正宗 醫師
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士
臺北醫學大學牙周病碩士
臺灣牙周病醫學會會員
臺灣牙醫植體醫學會會員
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周病專科訓練